10月1日的一份聲明顯示,加密貨幣交易所ShapeShift對《華爾街日報》(WSJ)近期的一篇報道進行了駁斥,該報道稱曾有900萬美元的非法資金流經這家交易所。
9月28日,WSJ發表了一篇題為《贓款是如何在加密貨幣黑洞中消失的》 (How Dirty Money Disappears Into the Black Hole of Cryptocurrency)的文章,指出有高達8860萬美元的欺詐所得資金流向46家加密貨幣交易所,其中有約900萬美元在ShapeShift進行了洗錢。為了查看ShapeShift的交易情況,WSJ從該交易所網站下載並存儲了該交易所每15秒更新一次的最近50筆交易。
聲明中,ShapeShift的創始人兼CEO Erik Voorhees確認,該交易所團隊已與WSJ的記者共事5個月,但由於交易所提供的信息被誤解或歪曲,導致了 “誤導性” 報告的產生。
在WSJ 的報道中,該新聞媒體談到,不法分子利用ShapeShift的用戶匿名性,將比特幣(BTC)轉換為傳說中不可追溯的門羅幣。 Voorhees迴避了這一控告,表示該交易所有一套內部反洗錢(AML) 系統,“該系統應用的是區塊鏈取證技術,要比直接問‘名字和地址’這種老方法先進得多。
Vorhees 進一步表示,WSJ “浪費了組織潛在不法交易活動的機會”。公告中顯示,WSJ保留了收集到的可以賬戶數據,“僅僅作為寫故事的素材”。 這樣一來,WSJ本該將可以活動向包括ShaheShift在內的相應交易所報告,交易所能夠立即禁止這些賬戶。
該交易所的這名CEO表示, WSJ的說法“不準確且具有欺騙性”, 且WSJ的作者們對區塊鏈技術以及ShapeShift的運作方式並沒有深刻的理解。該聲明表示,WSJ的記者們都不知道如何解讀通證交易信息,以至於錯誤地將70000美元的 “贓款”扣到了該交易所頭上:
“其中有600美元的資金是發送到其他交易所的,而並不是ShapeShift。原因是ShapeShift 恰好是該交易所的客戶,而10個月後一筆完全不相關的交易從該交易所發向ShapeShift。華爾街日報的作者根本不知道如何理解區塊鏈交易,所以就草率地認為7萬美元的 “贓款” 被發送到了ShapeShift。”
在公告中,Vorhees總結道,“我們在努力引領全新的金融系統,所以也沒指望老派人士喜歡我們。” 讓還表示:
“我們將會繼續跟進這一事件,並且建議WSJ將文章標題改為準確和客觀的,或許改為‘ShapeShift低於0.2%的業務可能涉嫌違法’。”
來源 : Cointelegraph.com
Telegram : https://t.me/blockchainsdaily